如果曾經是因為對彼此的不夠了解而起
於今抱歉與原諒並不成立亦無必要
更何況情境狀態已非
當下錯過的早錯過
而我們都對不同的人作過如此表達
其實過不去的是自己
只是歲月過往似乎也只能用這樣簡單的一詞帶過
從來都回不了頭
與性格本能有關 與人事地無關
偶然憶起也許有一絲遺憾不甘
但航行座標向度早已遠離
很清楚回頭並不會使自己比現在更自足
---不論曾有多少爛漫青春流年
我喜歡現在的自己
這是三十歲之後逐漸形成的事實
所以我從不嚮往「回春」
但我依然恐懼衰老死亡
因為怕來不及做完想作的事
相比之下
容顏體貌的老去不比我內在的渴求迫切
這就是每個人生命的輕重順序而已
自己的形貌愈益清晰之時
也就越容易放下無謂的情緒
不代表沒有脾氣
只是站在不同的高度觀想
我對未知的好奇仍大於恐懼
至少「自娛」是我學會的另一項本事
內在的我永遠是個頑童混和老人的世故與雲淡風清
我 就是 我
罹患攝護腺癌過世的前《紐約時報》書評版主編卜若雅曾說:
「只有堅持一種風格,才不致因被疾病貶抑、變形,而失去對自己的愛。」
這是不小心找到作家蘇偉貞的專訪記者所引用的語句。
而這是我此刻最想激勵自己的話:
「只有堅持一種風格,才不致因被任何打擊貶抑、變形,而失去對自己的愛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